第八十一章 每念灵帝,令人愤毒-《三国之铁马山河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刘宏执政期间,多为蛮族、妖道在偏远地区叛乱,被卢植、臧旻、朱儁等人平定,刘宏认为天下稳如泰山,便安心享乐,鲜问政事。

    刘宏执政期间,皇权有所削弱。刘宏在位2o年,是宦官在汉朝历史上最长的统治时期。宦官的编制名目繁多,令人眼花缭乱,而且它们在灵帝时代更是有增无已,灵帝更是突破常制一次便册封了十二位中常侍,史称‘十常侍’。

    刘宏执政早期,中常侍王甫、曹节深受他信任,后来王甫被司隶校尉阳球害死,曹节逝世,张让和赵忠便成了刘宏宠信的宦官,刘宏甚至将二人比作自己的父母。

    除了亲近于宦官外,刘宏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官职明码标价的皇帝。

    官职者,国家之名器也。历史上的那些**王朝,大都存在买官卖官的现象。但即便是很**的朝廷,在卖官时也是遮遮掩掩,巧立名目操作之,然而刘宏却干的明目张胆。

    公开宣布可花钱买到自关内侯以下至光禄勋下属虎贲、羽林等部门职位;卖官的规定是: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,县官则价格不一;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。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,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。除固定的价格外,还根据求官人的身价和拥有的财产随时增减。一般来说,官位的标价是以官吏的年俸计算的,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标价是二千万钱,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标价是四百万钱,也就是说官位的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。段颎、张温等人虽然功劳很大,声望也很高,却也都是先交足了钱,才登上公位的。及至后来更变本加厉,以后官吏的调迁、晋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须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标价,也就是说,官员上任要先支付相当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。

    如此荒诞的行为,汉王朝会亡于他的手中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实…

    甚至就连董卓也曾经道:“天下之主,宜得贤明,每念灵帝,令人愤毒!”

    就连董卓都尚且如此,何况是寻常士人百姓?

    可惜的是,正当许多人庆幸着一个昏聩皇帝的离去时,他们却不知道...

    假如黄巾之乱算是一道开胃菜,那么灵帝的死便象征着乱世的降临…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