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八章 郑玄来访-《三国之铁马山河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岂敢,老朽岂敢担当使君如此称呼...”郑玄到是没有倚老卖老,面对着严绍的恭敬谦和的回答道。

    只是谦和归谦和,郑玄的派头却是寻常人,在跟严绍寒暄了几句之后,便走进了殿内,他身后更是跟着几个好像弟子一样的年轻人。不得不说,能被郑玄带在身边随身侍候的,不管是不是最出色的弟子,至少卖相上肯定很棒。

    没办法,谁叫古代的官员除了才华之外,还看中卖相。

    钟馗不就是因为长得不好看,所以才悲愤而死的吗。

    能跟在郑玄身边的,才学暂且不提,卖相上却是一个比一个好,这点到是能肯定的。

    陪着郑玄走到了殿中,严绍在让他坐在高坐之上后,自己才安然落下,询问道。“不知道郑公身后的这些年轻人是?”

    其实严绍更了解的还是水镜先生司马徽,好歹人家的手底下全都是一些有名的谋士。如诸葛亮,庞统或是徐庶之类的,哪一个拿出去都是名声赫赫的那种。

    不过郑玄也不一般,虽说没教导出来什么谋士一类的,但是他手下却多些政务上的人才。比如说崔琰,或者是国渊又或者是一直跟随刘备,每日里都过的很苦逼的孙乾。

    这几个人谋略上或许一般,但是用来处理政务还是很不错的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严绍也品尝到手里有一个能吏的好处了,别的不说,这段时间来董昭将北海的事物打理的可说是井井有条,远比严绍在的时候强的多。这也是严绍愿意把大部分的事物都交给董昭打理的原因之一,有了这个甜头之后,对郑玄的几个弟子也有些垂涎欲滴了起来。

    听到严绍询问,得到郑玄许可之后,他身后的几个弟子彼此对视一眼也纷纷自我介绍。

    结果里面只有一个国渊是他知道的,剩下的全都没听说过。

    扫了那个国渊几眼,弄得国渊有些莫名其妙的,严绍才看向了郑玄问道。

    “听闻郑公每日在家乡教书育人,怎么今日有空来晚辈这里?”

    却是真的很奇怪啊,他以前也打听过郑玄,知道这个老头自从决定隐居,就一直在自己的故乡教书,手底下的学生平时都在千人左右,来来去去的,当过他弟子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了。

    往日里基本上都是安心教书,诶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很少出来。再加上严绍觉得这样的大儒基本上没什么大用,还不如一个二流的谋士呢。这个老头又是出了名的不愿意出仕,就算是派人去请他恐怕也是请不动,既然如此就只当这个人不存在。

    平日也只是嘱咐下面的人,没事不要过去就别打扰算了。

    要不是前些日子董昭提起了郑玄下面的弟子们,严绍几乎已经把这个老头忘了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固然一直惦念不忘,却也是打算先把眼下的事情忙完再说,没想到还没等自己动身,老头已经找上门来,实在是让他吃惊不已。

    “老夫这次来,并不是为了别的什么...”谈到正事,郑玄也正色起来。“老夫听闻使君最近正秣马厉兵,特来劝阻使君...”

    原来郑玄最近正在家乡教书的时候,听闻了关于严绍正准备起兵攻讨各郡的事情。

    隐居,并不意味着就什么都不了解,古代的文人士子最喜欢干的就是在隐居的过程中,了解天下事。诸葛亮在隆中,可是对天下事也一样了解。郑玄当然也如此,他手底下还有千余弟子,就算平日里忙于教导学生,也不可能真的一点都不了解。

    “兵争一起,生灵涂炭,如今青州百姓已经饱受黄巾之苦,使君又如何忍心再让百姓们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呢...”却是苦口婆心的在劝说着严绍收手。

    听到郑玄这么说,严绍有些无奈。

    要是换了一个人在他面前这么说,严绍早就直接甩袖子走人了。

    反正就算你不同意又能如何,还能打我啊?

    可是郑玄就不一样了,作为当代大儒,在士人当中的地位几乎是最高的一个,就连蔡邕那样的大儒也没法跟郑玄比较——————非要说的话,郑玄就是那种能凭着自身名流轻视的,而蔡邕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,其实多半还是凭着自己有一个好女儿。

    若是没有一个蔡文姬,能知道蔡邕的又有几人?

    当然,如果可以的话,相较郑玄而言,严绍更不愿意得罪蔡邕。

    好歹那也是未来老丈人不是?虽说蔡琰还没有答应,不过严绍心里已经把对方当成是自己的女人就是了。

    “郑公有所不知了...”面对着郑玄,就连严绍也不得不好言解释。“某实非是为了自己,乃是为了汉室,为了百姓。如今天下大乱,董贼专权,而青州呢,则因为前任刺史焦和病逝,群龙无,成了无主之地,各郡之间乱成一团,百姓们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,如此的局势若不有一个人站出来该如何收拾?”

    “某之北海,虽只是一个小郡,然在青州已经成为一片乐土,每日拖家带口这不下百人,如非桃园之地怎能如此。不是绍狂妄自大,实在是绍若作了这个青州刺史,对青州百姓才是最好的一个结果。”

    “然而那王玄等人却不识这等厉害,只是贪恋手中权势,起兵固然是阵痛,可阵痛之后却能带来长久安宁。若是不起兵,则只能坐视青州其他郡的百姓饱受天灾**。所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,绍知道如此行径在世人眼中会如何,但若是绍不站出来,青州百姓该由谁来解救,又该由谁来挽回?”

    这一番话,说的到是坦坦荡荡的,当然,要不是严绍的眼神飘忽不定的话,说不定还能增加几分。
    第(2/3)页